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局地气候分区框架下城市热岛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进展
- 作 者:
-
江斯达;
占文凤;
杨俊;
刘紫涵;
黄帆;
赖佳梦;
李久枫;
洪发路;
黄媛;
陈吉科;
李旭辉;
- 作者机构:
-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 关键词:
-
局地气候分区;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时空格局;
近地表空气温度;
- 期刊名称:
- 地理学报
- 基金项目:
-
顾及地表热力属性的城市群局地气候遥感分区及时空格局
- i s s n:
- 0375-5444
- 年卷期:
-
2020 年
009 期
- 页 码:
- 1860-1878
- 摘 要:
-
局地气候分区(LCZ)框架自2012年提出以来,在城市热岛研究领域备受重视,但目前对LCZ框架下城市热岛(简称LCZ城市热岛)时空分异特征仍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以统计和"荟萃分析"为手段,系统梳理了2012-2019年LCZ城市热岛研究在数据获取手段、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3个方面的进展,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结果表明,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已在超过130座城市开展了LCZ城市热岛研究,这些城市主要集中于中纬度(35°N~55°N)的亚洲和欧洲地区,且主要聚焦于以近地表气温表征的"冠层热岛"和以地表温度表征的"地表热岛".具体而言:①在温度数据获取方面,站点观测(文献数量占比42.5%)、模型模拟(38.3%)与移动测量(19.2%)是获取气温的主要方法,其中模型模拟方法占比逐年升高.而卫星热红外遥感是获取地表温度的主要手段(86.5%).②在时空格局方面,就全球而言,LCZ气温的类间极值差(均值为3.1 K)显著低于地表温度的类间极值差(9.8 K),且该极值差通常在夏季或冬季较大;冠层热岛与地表热岛均存在显著的"LCZ类内热岛"现象.③在影响因素方面,多数研究局限于定性分析地表结构、覆盖、材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普遍忽略了建筑布局与邻近LCZ类型等潜在因素的作用.本文将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LCZ城市热岛的研究进展与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