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 作 者:
-
朱诚;
彭华;
李世成;
黄林燕;
郑朝贵;
项伏生;
孙毓飞;
唐云松;
胡济源;
朱光辉;
吕健君;
程光华;
- 作者机构:
-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中山大学地理系;
安徽省黄山市地质矿产局;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档案局;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
洛阳轴承集团公司教育处;
安徽省齐云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 关键词:
-
丹霞地貌;
地貌成因;
齐云山;
- 期刊名称:
- 地理学报
- 基金项目:
-
长江三角洲七千年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考古地层记录研究
- i s s n:
- 0375-5444
- 年卷期:
-
2005 年
60 卷
03 期
- 页 码:
- 95-105
- 摘 要:
-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