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云南中部和南部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作   者:
张涛陈丽刘晓曦尚丽刘园园王纯波赵帅营陈光杰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关键词:
环境因子空间分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基金项目:
云南阳宗海浮游植物响应砷和紫外UV-B辐射复合胁迫的机理研究
应用沉积物枝角类稳定同位素信号评价富营养化对湖泊有机碳源的长期影响
i s s n:
1000-4890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   码:
3350-3362
摘   要:
高原湖泊是云南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库,目前面临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持续的流域开发明显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与分布模式.浮游植物作为初级生产者,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云南中部(8个)和南部(5个)的13个湖泊为对象,于2016年夏季进行浮游植物采样,结合水质数据和湖泊基础资料,对区域尺度上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3个湖泊中浮游植物共有7门72属161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除抚仙湖、差黑海和石林长湖外,其他湖泊均以蓝藻门为主; Jaccard相异性指数显示,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差黑海、长湖、月湖、阳宗海、长桥海和杞麓湖差异性最大(0.98),长桥海和大屯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最相似(0.19); ANOSIM分析显示,云南中部和南部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性显著(R=0.27,P<0.05);南部湖泊生物量总体高于中部湖泊(南部和北部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5.87和29.27 mg·L-1; t检验:P<0.05);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温度、总磷(TP)、总氮(TN)、砷和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和透明度显著负相关(P <0.05,n=13).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总磷、氮磷比、锰、钙和空间变量(PCNM1)是影响云南中部和南部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方差分解显示,营养水平(TN、TP)、空间变量(PCNM5)和湖泊类型(水体面积)共同影响了云南中部和南部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分别单独解释了群落变化的30.35%、4.90%和3.44%,人类活动与空间变量和湖泊类型分别共同解释了群落变化的6.52%和4.27%;在流域开发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影响该地区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控因子,而湖泊类型、空间分布等自然环境特征的驱动作用明显降低.因此,养分控制是云南富营养化湖泊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关键内容,是高原湖泊藻类爆发防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