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与效率的影响
- 作 者:
-
任永福;
李嘉怡;
陈国鹏;
蒲甜;
陈虹;
王小春;
- 作者机构: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关键词:
-
产量;
栽培模式;
效率;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差异;
- 期刊名称:
- 作物杂志
- i s s n:
- 1001-7283
- 年卷期:
-
2025 年
002 期
- 页 码:
- 101-108
- 摘 要:
-
通过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套作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物质积累分配、光合势、氮肥利用率、光能利用率、热量利用率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套作玉米产量水平和效率的差异。在3个试点采用大田试验,选用成单30为试验材料,设置基础栽培(CK)、农户栽培(FC)、高产高效(HC)、超高产(SC)4种玉米―大豆套作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产量差异显著,SC、HC较FC分别显著增产22.49%和18.18%,其中平昌试点增产幅度最大,达34.72%。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发现,与FC相比,HC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显著提高4.44%和4.49%;与HC相比,SC有效穗数极显著提高18.33%,穗粒数显著降低10.40%。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均表现为SC>HC>FC>CK。SC茎秆和叶片干物转运贡献率均显著大于其他模式。与FC相比,HC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8.30%,氮素利用效率提高11.37%;资源利用率方面,SC模式光能利用率及热量利用率较FC分别显著增效11.48%和18.78%。综上所述,3个试点中平昌增产潜力最大,在农户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优化施氮量统筹栽培管理,可进一步挖掘西南地区套作玉米产量潜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