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对帕金森病大鼠脚内核电活动的影响
- 作 者:
-
姚晓萌;
姚晓萌;
曲庆洋;
曲庆洋;
向冬生;
向冬生;
王雪楠;
王雪楠;
韩红玉;
韩红玉;
耿希文;
耿希文;
王敏;
王敏;
- 作者机构:
-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抗性重点实验室;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电气系;
- 关键词:
-
运动障碍;
脚内核;
帕金森病;
SCH23390;
多巴胺;
- 期刊名称: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基金项目:
-
帕金森病大鼠内侧苍白球对丘脑束旁核脑电活动调控及信号通路研究
帕金森病大鼠内侧苍白球对丘脑束旁核脑电活动调控及信号通路研究
- i s s n:
- 1671-8925
- 年卷期:
-
2018 年
17 卷
004 期
- 页 码:
- 331-336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SCH23390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对大鼠脚内核(EP)神经元单细胞放电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成年Wistar大鼠23只颅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归为实验组/模型组.另取Wistar大鼠19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向2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0.010、0.015、0.020、0.025、0.030 mg/kg)的SCH23390,进行后续实验.(1)将跑步机转速控制在8 r/min,比较药物干预前10 min、药物干预后5~15 min、20~30 min、30~40 min、40~50 min以及68~78 min 6个时间段2组大鼠的步频.确定最佳干预剂量及时间后,测定2组大鼠步频及不连续运动频率.(2)将电极植入大鼠EP核团内,使用Plexon多通道信号系统采集2组大鼠注射SCH23390前后清醒静止和连续运动2种状态下的动作电位,使用NeuroExplorer软件分析EP神经元的放电率和变异系数.(3)对2组大鼠进行灌流取脑,冰冻切片,行尼氏染色及组织学鉴定. 结果 (1)行为学量化测评确定大鼠腹腔注射SCH23390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0.020 mg/kg,20~30min和40~50min.实验组大鼠步频为(24.47±1.35)步/min,对照组大鼠步频为(30.77±2.06)步/min,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步频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2,P=0.000).实验组大鼠不连续运动频率为(3.68±0.19)次/min,对照组大鼠不连续运动频率为(2.43±0.1 8)次/min,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1,P=0.000).(2)SCH23390干预后运动、静止状态下,模型组大鼠EP放电率、变异系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少,排列稀疏,着色较浅.组织学位点鉴定结果提示,本实验共采集到EP位点正确的大鼠14只. 结论 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对PD大鼠的行为有负调控作用,而且这种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大鼠EP的电生理活动实现的.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