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华北克拉通鞍山-本溪地区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综述
- 作 者:
-
万渝生;
董春艳;
颉颃强;
刘守偈;
马铭株;
李鹏川;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刘敦一;
- 作者机构: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关键词:
-
地球化学;
鞍山-本溪;
早期大陆;
太古宙;
形成和演化;
锆石;
- 期刊名称:
- 地球科学
- i s s n:
- 1000-2383
- 年卷期:
-
2024 年
49 卷
011 期
- 页 码:
- 3855-3878
- 摘 要:
-
鞍山-本溪(鞍本)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以发育条带状铁建造和存在3.8 Ga岩石而闻名.鞍本地区的重要性不仅是3.8 Ga岩石发现,还在于具有长期的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历史. 3.8 Ga岩石存在于鞍山地区古老杂岩中.迄今已发现6个杂岩.杂岩主要由奥长花岗质岩石组成,存在变质辉长-闪长岩.它们具有类似的岩石组合和3.1~3.8 Ga锆石年龄记录,是同一巨型杂岩的不同残余部分.除古老杂岩外,鞍本地区重要的地质体还包括古太古代陈台沟表壳岩和新太古代晚期鞍山群、3.1~3.3 Ga陈台沟花岗岩、3.1 Ga立山奥长花岗岩、3.0 Ga东鞍山花岗岩、2.95~3.0 Ga铁架山-弓长岭花岗岩和2.5 Ga齐大山花岗岩,后两者大规模分布.识别出2.5 Ga、3.1 Ga和3.3 Ga三期构造热事件.随时代更新,花岗质岩浆作用从奥长花岗岩向富钾花岗岩演化.岩石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在3.3 Ga突然增大.奥长花岗质岩石主要来自低钾铁镁质岩石物源区,部分来自早期TTG岩石,富钾花岗岩来自TTG和沉积岩物源区.根据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地幔添加和壳内再循环在地质历史不同阶段都起了重要作用,随时代演化壳内再循环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新太古代晚期也是地幔添加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1)3.3 Ga是鞍本地区陆壳形成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陆壳厚度和规模明显增大.(2)存在3.3 Ga到2.95 Ga长期壳源花岗质岩浆作用,并随时代而增强,岩石富钾程度增大.(3)鞍山群表壳岩直接沉积于>2.95 Ga古老陆壳基底之上,在古老基底形成和鞍山群沉积之间有长达~400 Ma的“寂静期”(2.55~2.95 Ga).(4)可把鞍本地区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划分为古老陆核形成(>3.3 Ga)、古老陆块形成(2.95~3.3 Ga)、“寂静期”(2.55~2.95 Ga)和稳定化(2.5~2.55 Ga)等4个阶段.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