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川南地区百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建设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
- 作 者:
-
陈更生;
吴建发;
刘勇;
黄浩勇;
赵圣贤;
常程;
钟成旭;
- 作者机构: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 关键词:
-
EUR;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高产井;
川南地区;
产能建设;
- 期刊名称:
- 天然气工业
- i s s n:
- 1000-0976
- 年卷期:
-
2021 年
001 期
- 页 码:
- 72-82
- 摘 要:
-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川南地区页岩气"部署设计难度大、优质储层钻遇率提高难度大、复杂缝网形成难度大、单井产量和单井估算最终采收量(EUR)提高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10余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形成了适用于该区的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方法,并开展了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形成的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力学建模、复杂缝网模拟和产能数值模拟等4项关键技术,为该区页岩气井全生命周期的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实时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指导,有效提高了页岩气单井产量和EUR;②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单井产量,其中长宁区块井均测试日产量由10.9×104 m3提高到26.3×104 m3、最高测试日产量达到62×104 m3,威远区块井均测试日产量由11.6×104m3提高到23.9×104 m3、最高测试日产量达到71×104 m3;③推广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方法,可以实现高产井的"复制",培育了一批EUR超过1.5×108 m3、部分超过2×108 m3的高产井,其中泸州区块4口深层页岩气井,井均EUR达1.98×108 m3。结论认为,所形成的地质工程一体化页岩气高产井培育方法,是破解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难题的有效措施,可以为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提供借鉴。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