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莲子光下萌发过程中光合膜超分子结构与27kD多肽变化
- 作 者:
-
左宝玉;
李国清;
唐崇钦;
张泉;
姜桂珍;
匡廷云;
- 作者机构: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关键词:
-
叶绿体;
莲;
胚芽光下萌发;
27kD多肽;
光合膜超分子结构;
- 期刊名称:
- Acta Botanica Sinica
- i s s n:
- 0577-7496
- 年卷期:
-
1997 年
12 期
- 页 码:
- 1138-1142
- 摘 要:
-
冰冻撕裂电镜观察及膜多肽组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莲子在光下萌发时间的延长,莲(Nelumbonucifera Gaertn.)胚芽叶的叶绿体光合膜的超分子结构发育与膜多肽组分中的27kD多肽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萌发2d后,胚芽叶的叶绿体巨基位变成解垛叠状态,其光合膜的超分子结构只呈现解垛叠类囊体区外质膜撕裂面(EF)和解垛叠类囊体的原生质膜撕裂面(PF)两个面;膜组分中主要是30kD多肽,而27kD多肽含量甚微。2.萌发4d后,光合膜从解垛叠开始转变成小基粒垛,垛叠区类囊体外质膜撕裂面(EFs)和垛叠类囊体的原生质膜撕裂面(PFs)开始发育;27kD多肽含量开始增加,30kD多肽含量开始减少。3.萌发6~8d后,光合膜明显分化出非垛叠膜区,非垛叠类囊体的外质膜撕裂面(EFu)和非垛叠类囊体的原生质膜撕裂面(PFu)开始呈现,EFs和PFs功能蛋白颗粒逐渐增多;27kD多肽逐渐增加,30kD多肽逐渐减少。4.萌发10~12d后,光合膜垛叠和非垛叠膜区分化完善,排列有序,EFs、PFs、EFu和PFu面功能蛋白颗粒的密度、大小、分布等超分子构象发育正常;27kD多肽更加增多,30kD多肽几乎消失。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