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巴基斯坦北部小喜马拉雅区Abbottabad组Sirban段寒武纪小壳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英文)

作   者:
Shehryar Ahmed潘兵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李国祥Muhammad Qasim罗翠孙晓娟朱茂炎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阿伯塔巴德校区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小壳化石巴基斯坦小喜马拉雅区生物地层Abbottabad组纽芬兰统
期刊名称:
地层学杂志
i s s 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   码:
339-352
摘   要:
小壳化石是寒武系纽芬兰统年代地层划分和全球对比的主要生物地层学依据。长期以来,喜马拉雅西侧的巴基斯坦北部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的发现较为零星,导致该地区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过渡期地层序列的划分缺乏统一认识,相关地层时代归属十分不清晰。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的支持下,作者对巴基斯坦北部隶属于小喜马拉雅区的Hazara盆地东部前寒武纪与寒武纪过渡期地层Hazara组、Kakul组、Abbottabad组和Hazira组开展详细研究,首次在Kalu-di-Bandi剖面Abbottabad组Sirban段顶部硅磷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小壳化石组合。该小壳化石组合属种相对丰富,含有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Conotheca subcurvata、Hexangulaconularia formosa、Olivooides multisulcatus、Maikhanella pristinis、Lopochites latazonalis、Siphogonuchites sp.及Spirellus columnaris等分子。上述属种组合面貌常见于华南、印度北部、克什米尔、伊朗、蒙古国及西伯利亚的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地层中,其中A. trisulcatus和P. anabarica是这一化石组合带中的标准分子。因此,本文以A. trisulcatus和P. anabarica的共同出现为标志,将Sirban段顶部的小壳化石组合命名为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时代上归属为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该化石组合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存在寒武纪幸运期地层记录,寒武系底界应位于Abbottabad组Sirban段内某个层位(不过确切的界线位置仍需将来进一步的生物地层学和化学地层学工作进行校对),同时也修正了前人将该地区寒武系底界置于Hazira组与Abbottabad组界线处或Abbottabad组与Kakul组界线处的观点。对比研究发现,Sirban段中的化石组合分子与华南A. trisulcatus-P. anabarica组合带面貌非常相似,且共有一些特征属种,支持寒武纪纽芬兰世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区与华南之间的生物群存在较强联系、古地理位置很可能较为靠近的观点。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