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基于UPLC-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茯苓-桂枝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作   者:
叶焰曾祥法韩林涛张风云黄萍郑思黎张东宁段艳芬段白露
作者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心肌缺血茯苓-桂枝实验验证
期刊名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i s s n:
1674-3849
年卷期:
2023 年 25 卷 002 期
页   码:
786-797
摘   要:
目的 利用UPLC-MS/MS鉴定茯苓-桂枝的化学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茯苓-桂枝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UPLC-MS/MS技术对茯苓-桂枝水煎剂进行成分分析,并在TCMSP平台筛选茯苓-桂枝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搜索活性成分和疾病的潜在靶点,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可视化 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关键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对茯苓-桂枝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WB检测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得到19个活性成分及307个治疗靶点,10个核心靶点,5个关键成分,对接分数显示关键靶点和成分具有良好结合性.GO分析得到2701个条目,KEGG主要涉及VEGF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IL-17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茯苓-桂枝能够下调IL-6(白介素-6)表达水平,上调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论 茯苓-桂枝可能通过柚皮素、鞣花酸、N-阿魏酰酪胺、蒲公英萜醇及常春藤苷元作用于IL-6,VEGFA为代表的核心靶点,从而调控相关通路,体现了中药治疗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