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5种化学品对丽斑麻蜥和日本鹌鹑的毒性研究
- 作 者:
-
常静;
杨淞霖;
戴欣;
李济彤;
王会利;
瞿唯钢;
- 作者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关键词:
-
爬行动物;
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急性毒性;
- 期刊名称:
- 生态毒理学报
- 基金项目:
-
手性三唑类农药对爬行动物性腺作用轴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对爬行动物甲状腺系统影响的分子毒理学研究
- i s s n:
- 1673-5897
- 年卷期:
-
2015 年
10 卷
06 期
- 页 码:
- 276-280
- 摘 要:
-
目前,在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中对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较少。本研究参考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建立了我国本土爬行动物——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来评价化学品对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毒性效应之间的差异。选择异氰酸酯、1,2-苯并异噻唑-3-酮、2,4-二氯苯酚、苯并噻唑和二苯甲酮5种化学品分别对丽斑麻蜥进行暴露实验,并与鸟类模式物种——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的急性毒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异氰酸酯和苯并噻唑对丽斑麻蜥7 d的半数致死剂量(7 d-LD50)分别为125 mg·kg~(-1)和500 mg·kg~(-1),而对日本鹌鹑的7 d-LD50值分别为27 mg·kg~(-1)和37 mg·kg~(-1);1,2-苯并异噻唑-3-酮、2,4-二氯苯酚和二苯甲酮对丽斑麻蜥的7 d-LD50值分别为909 mg·kg~(-1)、787 mg·kg~(-1)和528 mg·kg~(-1),而对日本鹌鹑7 d-LD50值均大于剂量上限1 000 mg·kg~(-1)。结果表明,丽斑麻蜥和日本鹌鹑对相同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是存在差异的,用鸟类来评价化学品对爬行动物的潜在风险可能不够准确,应该重视化学品对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同时,以本土爬行动物的代表物种丽斑麻蜥作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生物,对保护我国本土物种及其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