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帕米尔漠蟾蜍皮肤、肾和肝的组织结构

作   者:
燕鹏江建平石胜超董丙君张美华
作者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适应皮肤帕米尔漠蟾蜍组织结构
期刊名称:
动物学杂志
i s s n:
0250-3263
年卷期:
2022 年 57 卷 002 期
页   码:
256-268
摘   要:
为探究帕米尔漠蟾蜍(Bufotes taxkorensis)对高原环境的适应特征,观察了其皮肤、肾和肝的组织结构,并对躯干和胫部的皮肤总厚度、表皮层厚度、真皮层厚度和相对腺体数量,肾的肾小球密度、肾相对总滤过面积、远端小管和近端小管的相对管径在SPSS 25.0中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1)帕米尔漠蟾蜍皮肤粗糙,布满皱褶,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厚度存在部位和性别差异.雌雄性躯干和胫部的皮肤总厚度及真皮层厚度均背部显著大于腹部.雌雄性躯干的表皮层为背部显著小于腹部.雄性胫背部表皮层厚度显著大于腹部,而雌性胫背腹部表皮层厚度差异不显著.黏液腺分布于体背和体腹的真皮疏松层,颗粒腺主要分布于体背真皮疏松层.色素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疏松层,背部较腹部多,部分黏液腺和颗粒腺被不连续的色素层包绕.真皮层中存在大量毛细血管,并可见部分毛细血管突入表皮.帕米尔漠蟾蜍的皮肤组织结构体现了对干燥、低温、强紫外线辐射和低氧生活环境的适应,与同样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多数无尾两栖类相似.(2)肾呈饱满长条状.肾小体主要分布于肾中央,部分肾小体中肾小球较小,鲍曼囊较宽阔.肾远端小管数量多于近端小管.管周毛细血管分布密集.帕米尔漠蟾蜍肾的总相对滤过面积介于陆栖与水栖无尾两栖类之间,且其肾组织结构体现了对干燥和盐碱环境的适应.(3)肝内结缔组织较少,相邻肝小叶之间界限不清.肝细胞中可见明显的空泡或间隙,细胞核大多位于细胞一侧.肝实质中存在大量黑色素团块.帕米尔漠蟾蜍的肝组织结构体现了对低温和低氧环境特征的适应.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