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海底黑烟囱的识别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作   者:
李江海牛向龙冯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黑烟囱成矿过程块状硫化物热液生命起源
期刊名称:
地球科学进展
基金项目:
遵化-辽西构造带性质及早期蛇绿岩研究
鲁西晚前寒武纪岩墙群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对比
i s s n:
1001-8166
年卷期:
2004 年 19 卷 01 期
页   码:
17-25
摘   要:
现代海底黑烟囱广泛出现于大洋中脊、弧后盆地、浅海及大陆裂谷等环境,形成巨大规模的块状硫化物,并且在黑烟囱周围发现了化学自养细菌。海底硫化物黑烟囱具有明显的柱状—锥状构造形态,常保留通道构造,矿物同心圈状分带明显。黑烟囱的形成涉及热液流体与海水相互作用,外壁快速沉淀及通道内部硫化物结晶等过程。深部岩浆热源、热液沿裂隙集中流动和持续喷发,有利于形成大规模黑烟囱构造。海底硫化物丘体的钻探及其与地史时期块状硫化物的对比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内部构造和矿床分带特征。黑烟囱的生长、垮塌以及丘体内部角砾化、交代、重结晶作用,有助于大规模矿床的形成。最后,在块状硫化物中寻找黑烟囱残片的研究,对于探讨成矿过程与早期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