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 作 者:
-
毛普加;
冯金;
洪愉;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 作者机构:
-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关键词:
-
生物学特性;
沙门菌,甲型副伤寒;
细菌噬菌体;
- 期刊名称: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基金项目:
-
表达LTB-F乳酸乳球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 i s s n:
- 1004-5503
- 年卷期:
-
2014 年
27 卷
04 期
- 页 码:
- 458-462+466
- 摘 要:
-
目的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菌)噬菌体(副甲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昆明某医院污水中分离副甲噬菌体,并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其滴度;透射电镜下观察浓缩纯化后的副甲噬菌体形态;分析副甲噬菌体对不同pH(1~12)和不同温度(40、50、60、70、80℃)作用的敏感性;培养副甲菌和副甲噬菌体,以不同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对应的噬菌体滴度为纵坐标,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并测定爆发量、最佳MOI及副甲菌突变率;提取副甲噬菌体基因组,酶切分析副甲噬菌体核酸,SDS-PAGE分析副甲噬菌体外壳蛋白;采用热酚法提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采用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法提取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初步分析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果在医院的污水中分离出的副甲噬菌体,经双层平板计数可见大小不一、透明的噬斑,滴度在109~1010 PFU之间,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长尾和一个头部;副甲噬菌体在pH值3~10之间滴度较高,40℃以上,随温度上升滴度明显降低,在80℃几乎无活性副甲噬菌体存在;副甲噬菌体感染潜伏期为20 min,爆发期为50 min,爆发量129,最佳MOI为0.2,副甲菌突变率为5.8×10-7~2.2×10-6;副甲噬菌体基因组的单酶切产物均可见33 bp的特异条带,SDS-PAGE分析可见4条主带;LPS、OMP能与副甲噬菌体结合,是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论副甲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基因组为dsDNA,大小为33 bp,最佳MOI为0.2,受体位点为LPS和OMP。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