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大黄橐吾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作   者:
罗日措张馨予钟国跃王洪玲
作者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抗炎活性大黄橐吾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期刊名称:
中成药
i s s n:
1001-1528
年卷期:
2024 年 06 期
页   码:
1882-1888
摘   要:
目的 研究大黄橐吾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大黄橐吾乙醇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CCK-8法、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acetoxy-7β-senecioyloxy-1-(2-methylbutyryloxy)-notonipetranone (1)、rel-(1R,3αS,5R,6S,7R,7αS)-1-[(1S)-1-(acetyloxy)ethyl]octahydro-6-[(2-methylbutanoyl)oxy]-4-methylidene-2-oxo-7-(propan-2-yl)-1H-inden-5-yl(2E)-3-methylpent-2-enoate (2)、款冬酮(3)、petasipaline B (4)、8α-hydroxy-4(15),11-eudesmadiene (5)、羽扇烯酮(6)、羽扇豆醇(7)、(3β)-lup-20(29)-en-3-yl stearate (8)、松脂醇单葡萄糖苷(9)、isoeucommin A (10)、isoline (11)、尿苷(12)、三十四烷醇(13)、棕榈酸(14)、tridec-1-ene (15)、cis-octadec-9-enoic acid (16)、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7)、β-谷甾醇(18)。化合物1~6、9~11、14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NO有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3~6、8~10、12~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1、14具有抗炎活性。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