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梁平县林场北红尾鸲繁殖习性的观察

作   者:
何朝亮卢先谋徐学勤
作者机构:
四川省梁平县林场
期刊名称:
四川动物
i s s n:
1000-7083
年卷期:
1990 年 02 期
页   码:
37-38
摘   要: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在梁平县林场海拔500至900米的林区全年可见,数量较多。1989年,进行了5个巢的繁殖情况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北红尾鸲冬季一般单只活动。鸣声“zhe—,zhe—”,“da—,da”。鸣时尾上下摆动。在3月下旬至7月中旬繁殖季节,雄鸟站在树顶上鸣叫,鸣声婉啭动听,清晨鸣叫较早,故别称报晨鸟。营巢由雌雄鸟共同营巢。在自然条件下,巢呈浅杯状(A号巢)。A号巢在林场一职工屋角的一堆木料上,距地面高2米。营巢材料有苔藓、松叶、草根、头发和鸡毛。巢大小(单位:cm,下同)外径12×12,内径5.5×6,高12,深4。已连续几年在此巢产卵育雏,今年仅在原巢基础上增添少量苔藓等材料,因而营巢时间只有4天。53号、140号和4号巢均营在人工巢箱内,距地面高5米。营巢材料有苔藓、松叶、蕨叶、草根、鸡毛、头发、兽毛和杉木皮。松叶除少许混杂于其它材料外,多数在巢的外周围成圈形。巢呈砚台形。巢大小分别为:外径11×9.5、10.5×9.5、10.5×9.5;内径6×6、6.5×6.3、6.5×6;高8、7.3、8;深5、5、4。营巢时间平均12.3天。据观察,从3月底到7月下旬均有营巢现象,推测此鸟可能有部分个体一年繁殖两次。产卵营巢结束后,在自然条件下隔8天产卵,每窝卵3—5枚。在人工巢箱中隔5—6天产卵,每窝卵3—5枚。一天产一枚,也有隔一天产一枚的现象。卵均在上午10点以前产出。卵壳近白色或淡蓝绿色,均具红褐色点斑,钝端较密集,有的成一圈。经测,近白色卵重2.0g,大小16×12mm,淡蓝绿色卵重2.1g,大小18×16mm。A号巢于4月中旬产下5枚卵育雏出巢后,5月下旬又有其它亲鸟产下第二窝卵3枚。孵卵由雌鸟独自孵卵,每次坐巢时间27分钟以上,晚上由雌鸟在巢内过夜。在自然条件下,孵卵期10天,孵化率100%,亲鸟将孵化后的卵壳推出巢外。在人工巢箱中的孵卵期13至14天,孵化率0—50%。4号和53号巢箱的亲鸟将未孵化出的卵推到巢箱角,但在雏鸟离巢的前3—4天又不见了。140号巢箱的亲鸟由于几次受人为干扰,遗弃2枚卵在巢箱内。雏鸟孵出后,双亲共同喂养。在自然条件下和在人工巢箱中的亲鸟育雏时间均为15至16天。据观察,亲鸟80分钟喂雏69次(A号15日龄),折合每小时喂雏52次。所喂食物绝大部分为昆虫,主要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各种昆虫的成虫或幼虫,如松毛虫、尺蠖、蟋蟀、蚂蚁、菜青虫等。也喂食蚯蚓。在育雏期间,亲鸟很怕人,发现巢区周围有人就停止喂食,甚至停喂1个小时,若遇到继续干扰,亲鸟就会弃巢。在林区内的食物绝大部分是森林害虫,并喜吃松毛虫和小龄幼虫。在我们设置的人工巢箱内,入巢率7—25%。所以,加强保护,设置巢箱招引,对防治松毛虫等森林虫害将起到良好作用。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