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作   者:
杨峰乔鸿飞李艳雷倩曹雪宁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吞咽障碍护理干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期刊名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i s s n:
1672-7088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031 期
页   码:
2418-2422
摘   要:
目的 观察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摄食直接训练、口腔护理、薄荷脑冰棒刺激、球囊扩张治疗、吞咽电刺激、吞咽基础训练和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并在董艺提炼的34条吞咽障碍ICF核心项目上给予评估和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4周和8周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等级评定,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获取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程和最大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分别为(4.12±0.23)、(3.34±0.57)、(2.76±0.46)分和(4.29±0.25)、(2.82±0.39)、(1.81±0.41)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9、368.56,P<0.01);干预4周和8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7.22,P<0.01).对照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0~34.65,均P<0.01);干预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82~174.93,均P<0.01);干预4周和8周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10.14,均P<0.01).对照组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最大振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1~90.54,均P<0.01);干预组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最大振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1~178.31,均P<0.01);干预4周和8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4.06,P<0.01).结论 基于ICF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