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超语言学"与"反语言学"试析-答吴疆先生
- 作 者:
-
邓晓芒;
- 作者机构: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
- 关键词:
-
倒名;
分析哲学;
试析;
超语言学;
非逻辑本性;
中国哲学;
逻辑化;
语言的逻辑;
- 期刊名称:
- 中州学刊
- i s s n:
- 1003-0751
- 年卷期:
-
1993 年
006 期
- 页 码:
- 82-83
- 摘 要:
-
吴疆先生的《中国哲学:反语言学,还是超语言学?》一文(《中州学刊01993年第3期),对我发表于《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上的《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提出了商榷.吴先生的文章很有启发意义,也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我很愿意就此将这一讨论进一步深入下去,就教于吴先生和学界同仁. 吴先生针对我的观点提出的不同看法是:"我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本身''蔑视和放弃''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中国哲学对语言的作用高度重视,只不过不是从语言的逻辑本性,而是从其非逻辑本性方面使用和发展了语言.这种语言的非逻辑本性就是隐喻.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用隐喻的语言形式表达超语言的意义",所以,中国哲学具有超语言学的、而不是反语言学的倾向. 吴先生的意思似乎是:中国哲学"蔑视和放弃"的并不是全部语言本性,而只是其中的"逻辑本性",但却使用和发展了语言的另一种非逻辑的本性如隐喻功能.如果我这种理解不错的话,那么在这一点上我和吴先生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