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西藏那曲地区一次霰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 作 者:
-
王倩茹;
范广洲;
赖欣;
张永莉;
朱伊;
- 作者机构: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 关键词:
-
霰过程;
那曲;
大气边界层;
- 期刊名称:
- 气象
- 基金项目:
-
青藏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高原低值系统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夏季风与东亚夏季风的相互关系研究
青藏高原绕流系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不同类型高原涡的结构及其积云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定量评估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 i s s n:
- 1000-0526
- 年卷期:
-
2018 年
03 期
- 页 码:
- 396-407
- 摘 要:
-
本文利用探空气球加密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 0.125°×0.1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9日午后降霰过程进行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与同年8月26日典型晴天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霰过程前,温度0℃线随时间增加而升高,温度递减率分层现象显著,逆温层不明显,边界层多为对流不稳定层结;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时间增加呈现5K·(2h)~(-1)的增加趋势;比湿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汽含量较晴天更大;风速随高度呈多层次变化,近地层风速大于晴天同高度风速,边界层顶风速小于晴天边界层顶风速,风向始终以西风为主,随高度不存在大波动;降霰过程前云覆盖量大,云层厚度达4000m,存在复杂垂直运动,近地层为下沉运动,云层内为上升运动。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那曲29日降霰过程前,08时边界层内存在明显过冷水,边界层顶波动极大,08时存在最大高度(3780m),10时为最低高度(850m)。位温随时间增加而上升,持续积累能量达6h,比湿大于晴天,边界层内风速大于晴天,且随高度变化不大,风向始终以西风为主,存在深厚的云系提供水汽,云内的上升运动和云下的下沉运动是促发霰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