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丹黄补骨方调控骨形成功能的疗效特征

作   者:
周军杰曹成福纪斌成翔宇王臻
作者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骨科
关键词:
复方合剂骨密度骨生成骨质疏松/中药疗法骨质疏松/代谢
期刊名称:
中国临床康复
基金项目:
i s s n:
1671-5926
年卷期:
2006 年 31 期
页   码:
37-39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丹黄补骨方对维持骨量的影响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03-08/2006-03于普陀医院住院或门诊骨质疏松患者57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骨痿”、“腰痛”、“虚劳”等范畴,病机特点为“多瘀多虚”。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口服丹黄补骨方10mL/次(由本课题组自行制备汤剂,相当于丹参5g,黄芪4g,补骨脂3g,骨碎补4g,川断3g等),1次/d,连服12周;对照组口服骨松宝颗粒(无糖型,淫羊藿、川芎、牡蛎等)每次1包(5g),3次/d,连服12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比较患者骨密度、中医症候评分及骨代谢生化指标。①骨密度改变评价:显效:(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2%;有效:(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0~2%;无效:(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0%。②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标准:临床痊愈:主要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值下降95%(含95%)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改善,原积分值下降70%~94%;有效: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原积分值下降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原积分值下降小于30%。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0.04),(0.73±0.08);(0.69±0.02),(0.73±0.10)g/cm2;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3.86,6.40±4.33;9.75±3.67,7.92±4.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血钙、血磷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2.01±0.11),(2.28±0.13);(2.02±0.12),(2.16±0.34)mmol/L;(1.42±0.12),(1.12±0.09);(1.60±0.26),(1.50±0.37)mmol/L;P<0.05],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黄补骨方具有维持骨量,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疗效与骨松宝颗粒相比,在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血生化指标方面有一定优越性。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