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中国丹霞景观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作   者:
闫罗彬黄诚李宏卫张珂袁万明田云涛齐德利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丹霞地貌景观分异喜马拉雅运动丹霞景观空间分异
期刊名称:
地理学报
i s s n:
0375-5444
年卷期:
2023 年 78 卷 005 期
页   码:
1233-1253
摘   要:
丹霞景观指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景观风貌,在中国分布广泛.丹霞地貌学科发展和保护利用离不开全国尺度上对其景观分异的深入认识.本文依据岩性、崖壁高度、岩层产状、岩石强度等数据,定量分析丹霞景观特征的空间格局;结合对中国超过200处丹霞地貌的实地调查所获认识,半定量地确定了中国丹霞景观的空间分异;综合地质、地貌等因素,将中国丹霞景观划分为东南部、川渝黔边区、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天山—祁连"沿线和青藏高原地区6个各具特色的丹霞景观片区.通过全国尺度丹霞景观的对比发现:①红层沉积范围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地壳升降格局共同控制了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②喜马拉雅运动在中国不同区域构造变形特征控制了丹霞成景地层倾斜程度;③不同类型盆地岩性的差异,影响崖壁平整程度等坡面形态;④岩石强度对崖壁高度影响较小,但垂向岩石强度的差异导致水平凹槽或洞穴的形成,并导致以崩塌为主的地貌过程;⑤地貌演化阶段影响单体和群体景观的丰富程度;⑥气候主要影响当前活跃的地貌过程,植被和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与地貌的组合塑造了不同的丹霞景观特色和美感.全国尺度上,丹霞景观特征在空间上的分异是构造演化历史、地表环境等因素的区域性表现.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