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外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中国银矿资源特征及新能源背景下需求分析

作   者:
潘昭帅张照志车东张涛张兰英杨巍
作者机构:
冶金工业信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价格协会冶金价格分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资源特征新能源背景矿产勘查工程需求预测中国
期刊名称:
中国地质
i s s n:
1000-3657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5 期
页   码:
1554-1569
摘   要:
[研究目的]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兼具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系统性地分析中国银矿资源特征,研究未来需求趋势,对中国银产业减排布局、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从银产业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中国银的应用、地质、供需和市场等特征,总结了中国银矿的资源现状.根据工业银和非工业银的需求驱动差异,运用S-curve和ARIMA模型预测了 2022-2035年中国银的需求.[研究结果]根据银矿的资源现状和需求预测结果,得出如下认识:(1)中国银矿具有"四多四少"的地质特征,即总量多、可利用资源少;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床多,独立矿床少;(2)随着银应用领域的不断增长,国内的矿山资源和再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进口银矿产品和其他精矿(用于生产副产银,如铅精矿、锌精矿等)来补充缺口;(3)2022-2035年,中国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从 5800 t增长到 9500 t,年均增长率约为 3.7%;(4)2022-2035年,中国工业银需求将迎来较快增长,从 3800 t增长到 7000 t,年均增长率为 4.4%,光伏是拉动工业银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5)2022-2035年,中国非工业银的需求将缓慢增长,从 2000 t增长到 2500 t,年均增长率为 1.7%.[结论]基于以上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高度重视并提升银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多手段保障银矿资源供应能力;(3)加大技术创新,开展深加工,提高工业银的产品附加值,为能源转型和高端制造提供保障;(4)建立国家与民间双重银储备与保障体系,避免银价大起大落.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