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术圈 > 专家详情页

研究领域

朱振东研究员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或支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973”项目、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中澳食用豆合作项目等。主要从事作物抗病新基因发掘、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和抗性遗传多样性、植物病原菌遗传变异及分子检测、作物与病原菌互作及分子基础及豆类病害鉴定及防治研究。迄今,已鉴定和分子作图了5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其中在国际上正式命名了Pm33;鉴定和分子作图了4个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新基因;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刊物包括TAG、Genome、Plant Pathology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奖(集体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中文期刊: 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 农业专利: SCI: 北大核心: EI: CSSCI: CSCD: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或支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973”项目、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中澳食用豆合作项目等。主要从事作物抗病新基因发掘、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和抗性遗传多样性、植物病原菌遗传变异及分子检测、作物与病原菌互作及分子基础及豆类病害鉴定及防治研究。迄今,已鉴定和分子作图了5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其中在国际上正式命名了Pm33;鉴定和分子作图了4个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新基因;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刊物包括TAG、Genome、Plant Pathology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奖(集体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

作物抗病性及豆类病害

所在机构

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主要成就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或支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973”项目、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中澳食用豆合作项目等。主要从事作物抗病新基因发掘、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和抗性遗传多样性、植物病原菌遗传变异及分子检测、作物与病原菌互作及分子基础及豆类病害鉴定及防治研究。迄今,已鉴定和分子作图了5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其中在国际上正式命名了Pm33;鉴定和分子作图了4个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新基因;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刊物包括TAG、Genome、Plant Pathology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奖(集体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教育背景

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肖国志合作成果3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