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术语详情

以虫治虫

词条出处: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词条标签:
以虫治虫 ;
词条阅读量:
0 ;
词条修订量:
0 ;

1详细介绍

       生物防治的传统方法,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方法。在实践中也常将非昆虫纲的食虫节肢动物,如蜘蛛和螨类等的利用包括在内。 简史 中国以虫治虫的较早实例为晋代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公元1200年阿拉伯农民自山区采集捕食性蚂蚁,移入枣椰园,防治为害枣椰的蚂蚁。18世纪初在意大利发现有害虫被天敌昆虫寄生致死的现象。1827年德国人哈尔蒂希(Theodor Hartig)曾收集和贮存被寄生的菜粉蝶幼虫,从中获得寄生蜂供田间释放。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加利福尼亚州柑橘上的吹绵蚧获得成功,促进了以虫治虫的迅速发展。从日本到西非,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各国相继开展天敌昆虫的利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以虫治虫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以虫治虫更因害虫综合治理中强调发挥自然控制作用而受到重视。 天敌昆虫分类 按照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方式可分两类(见捕食、寄生): 捕食性天敌昆虫 包括鞘翅目、脉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蜻蜓目中的捕食性昆虫。食虫螨类、蜘蛛、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等非昆虫,也是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典型的捕食性昆虫常须取食多头害虫才能完成个体发育,幼虫和成虫不论雌雄都要寻找自己的猎物,并立即使猎物致死。 寄生性天敌昆虫 主要是膜翅目和双翅目中的寄生性昆虫,一些螨也能以害虫为寄主。对寄主的搜索是亲代雌性成虫的本能。通常不立即使寄主致死,而是使寄主因营养消耗而死。典型的寄生性昆虫只需一头寄主即可完成个体发育,整个幼虫期间经常附着在寄主体上或在寄主体内。 利用途径 一般有3条途径:①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②人工大量繁殖释放;③国外引进和国内异地移殖。 天敌的保护是有效利用的基本途径。多种因素能影响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调节,如害虫的特性;天敌的内在特性;环境特性如气候、天气、地理屏障等;重寄生等生物因素;以及人为的环境条件,如设置隐蔽场所、供给代换寄主和补充营养、农业技术、农药施用等。为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因素可采取各种保护措施:①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天敌死亡。如减少用药次数;选择对害虫有效、对天敌影响较小的药剂品种、适期适量施药并改进施药方法,采用毒饵、缓释、种子处理、浸秧、根区施药、重点挑治等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②改进和利用耕作栽培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种群发展的生态环境,增强天敌效能。如麦棉间作和扩大油菜及绿肥面积对食虫瓢虫、草蛉等有利;选择无风晴天浇水,可减少麦田瓢虫死亡。③保护天敌安全越冬。如法国用泡沫塑料蜂房状大箱,诱集保护瓢虫越冬。中国辽宁果区把冬季刮树皮防治越冬害虫的措施改在次年的4月上旬进行,既能保护天敌越冬又不影响防治越冬害虫。④田间投放填充寄主保护天敌生存和增殖。早春在松林投放室内预先育出的松毛虫卵作填充寄主,能使松毛虫黑卵蜂的寄生率增加20~600倍。还可释放不育雌蛾,所产的卵不能孵化,但能作为寄生蜂的填充寄主。⑤应用引诱剂发挥天敌趋集效益。如刺柏属木材的香气能引诱瓢虫产卵,喷洒牛奶蛋白水解物可诱集草蛉和瓢虫产卵,使用合成的利他素,能增加寄生蜂的寄生率。 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可增加自然界夫赦种群数量以抑制害虫。1882年加拿大开始繁殖利用赤眼蜂。欧美一些国家利用麦蛾、米蛾、谷蛾、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等贮粮害虫的卵繁殖赤眼蜂。已用赤眼蜂防治的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地老虎、菜粉蝶(幼虫)、甘蔗螟、稻纵卷叶螟、甘蓝夜蛾、松毛虫等。除赤眼蜂外,还释放灰色黄金蚜小蜂防治红圆蚧;用桑粉蚧寄生蜂防治苹果、梨树上的粉蚧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60年代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卵寄生率可达90%以上。研究利用蓖麻蚕和柞蚕等大粒卵繁殖赤眼蜂获得成功,繁蜂量比用其他卵为多。并已制成挤卵机、粘卵机、繁蜂机等一整套繁蜂机械装置,适应大面积防治的需要。近年研究利用的天敌渐增,如利用草蛉防治蚜虫、棉铃虫、温室白粉虱、苹果和柑橘螨类;捕食螨防治果树叶螨;蚜茧蜂防治蚜虫和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等。 国外天敌引种和国内异地移殖天敌是实践中常用的措施。有些害虫是从原发生地偶然传播到新区,因无原有的天敌伴随,在新区常形成猖獗,若从害虫原产地引进原有的天敌昆虫繁殖、释放、常能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引入的天敌可以填补这类害虫所处生态系统中未被占领的生态位,而起到控制此类害虫的作用。有些害虫所处的生态系统虽然已有该虫的天敌,但自然调节效能不高,有可能被引入的更为有效的天敌昆虫所取代而使害虫得到控制。引入天敌昆虫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1890~1940年间全世界引种天敌成功的有112起,其中完全成功或基本成功的有63起,部分成功的有49起。中国从70年代末以来已与世界各国天敌引种中心建立联系。例如,1978年从英国引进的丽蚜小蜂控制温室白粉虱的作用很明显。从美国引进的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可防治4个属的11种蚊的幼虫。 国内异地移殖天敌也有成效。如50年代起将大红瓢虫从浙江永嘉移殖到湖北和四川防治柑橘吹绵蚧,效果良好。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