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术语详情

维管束

词条出处: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词条标签:
维管束 ;
词条阅读量:
0 ;
词条修订量:
0 ;

1详细介绍

       由木质部、韧皮部或包括形成层组成的束状部分。它们错综地贯穿于维管植物的各器官中,主要功能为输导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养料,对植物体也有支持作用。 根据维管束内有无形成层,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类。有限维管束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原形成层全部分化为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不产生形成层,不能形成次生组织,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中的维管束属此类型。无限维管束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分裂产生次生组织,这种维管束见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还可根据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情况将维管束分为4种。①外韧维管束:韧皮部在外侧,木质部在内侧,一般种子植物茎、叶中的维管束属此类型;②双韧维管束:木质部的内、外两侧都有韧皮部,见于葫芦科、茄科、旋花科、桃金娘科的一些植物茎中;③周韧维管束:韧皮部围于木质部外围,蕨类植物的根状茎内,秋海棠、大黄等植物的茎中均存在周韧维管束;④周木维管束:木质部包围于韧皮部的外围,例如胡椒科的一些植物茎中,香蒲、鸢尾、铃兰的根状茎中均为周木维管束。另外,有人曾将幼根的维管组织称为辐射维管束,但幼根的初生木质部具若干辐射角,初生韧皮部间生于辐射角之间,呈交叉排列,并不结合成维管束。 如从维管束的发生来进行分类,又可分为初生维管束和次生维管束两类。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的维管束,称为初生维管束。有些植物如蓖麻茎中的部分维管束,由束间形成层分裂产生;龙血树、丝兰、芦荟茎在初生维管束外薄壁细胞中次生组织加厚,经过分裂和分化而形成维管束;甜菜肥大直根由副形成层分裂活动形成许多呈同心圆排列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统称次生维管束。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