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介绍:
人畜共患疾病(也称为人畜共患病)是由动物和人之间共享的感染引起的。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会因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而生病。这些被称为人畜共患疾病。人畜共患是指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由于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人们患病或死亡,因此疾控中心一直在跟踪和报告这些疾病。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好处。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动物互动,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家外。宠物提供陪伴和娱乐,数百万家庭拥有一只或多只宠物。我们可能会在集市或动物园与动物保持密切联系,或在享受户外活动时遇到野生动物。此外,动物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提供肉类,乳制品和鸡蛋。然而,有些动物可携带可与人共享并导致疾病的有害细菌 - 这些被称为人畜共患病或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疾病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有害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可以在人和动物中引起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从轻微到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有些动物即使携带可导致人生病的细菌,也会显得健康。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科学家估计,人类每10种已知传染病中就有6种是从动物身上传播出来的,人们每4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中就有3种是从动物身上传播开来的。
常规问题更多>
典型疾病更多>
-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2007年前,本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2007年后,本病的发病人数和涉及国家显著增多。2015年前,报告国家仅限于非洲和东南亚;2015年以来开始于南美和中美洲国家传播。截至2月12日,已有48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病的传播流行。我国也已报告...
-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是由辛诺柏病毒(SNV)及其相关的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毛细血管渗漏和心血管受累为特征的综合征,也称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HCPS)。在美国至少有30个州发生过本病,近年欧洲德国、瑞典等也有病例报道。全年均有发病,春、夏季节最多,降雨量大和气候凉爽年份发病率高。本病潜伏期数天至6周或更长。我国目前尚无HPS发现,但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随着HPS在美洲以外欧洲大陆的出...
-
人类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类中出现的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身上所看到的症状相似。但是自1980年世界上消灭天花以后,天花已不复存在,而猴痘仍然在非洲部分地区散发。 猴痘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偶可使人类受感染。临床表现类似天花,但病情较轻。这种疾病由猴痘病毒造成,它属于一个包括天花病毒,并在天花疫苗中采用的病毒和牛痘病毒的病毒组,但需与天花、水痘相鉴别。这种病毒可以通过...
-
H5N1流感
H5N1为RNA病毒。H5N1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6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 现在已经确认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共有8种,包括H5N1、H5N2、H7N2、H7N3、H7N7、H9N2、H10N7,以及最近的H7N9。.其中...
-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alococcus aureus)属革兰阳性球菌,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它能引起化脓性炎症,如疖、痈等。当细菌侵入血液时,可引起致病性败血症。某些葡萄球菌产生耐热的肠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
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毒(一种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尼帕病毒属于RNA病毒,与亨德拉病毒密切相关。两者均属亨德拉尼帕病毒属,这是副粘病毒科的一种新病毒类别。尼帕病毒给感染者造成严重疾病,特征为脑部炎症(脑炎)或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还可在猪等动物身上引起严重疾病,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亨德拉病毒
亨德拉病毒(HendraVirus,HeV),亨德拉病毒旧称马科麻疹病毒(EquineMorbillivirus),后重新被命名为亨德拉病毒。亨德拉病毒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病毒,于1994年~1995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郊区的亨德拉首次被发现,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这种病毒造成的疾病的典型特征是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还表现为人接触性感染。
-
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型是肠道病毒一般是以数字命名的,排列顺序代表着其发现的先后次序。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 人类肠病毒71型于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这些病毒可被培养在恒河猴肾脏细胞(rhesus monkey kidney cell;RhMK)及人胚二倍...
-
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由一种叫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传染病,而其他品种的隐孢子虫也偶然会引起此病。症状通常于感染后7天左右出现,包括腹痛、水泻、呕吐及发热。大部分患者的病症持续6-10天,但也有可能会持续数星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
耐多药结核病
耐多药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结核病。由于结核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只要呼吸尚存,就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传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如果不加控制,每个肺结核病人平均每年会传染给10到15名健康人,但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人数可能会大于这个估计值。“因为耐多药的病人带菌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长,潜在传播人数会更多
-
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
-
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报告。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
霍乱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每年,估计有300万~500万霍乱病例,另有10万~12万人死亡。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O1和O139这两种霍乱弧菌的血清型能够引起疾病暴发。大多数的疾病暴发由O1型霍乱弧菌引起,而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国确定的O139型仅限于东南亚一带。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可引起轻...
-
马尔堡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来自与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毒同一科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病。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病毒显示形状象拉长丝、有时候盘绕成奇怪形状的粒子,从而将其起名为丝状病毒科。这些病毒属于已知感染人的最烈性病原体。 2014年11月12日,乌干达卫生部宣布,该国结束马尔堡出血热疫情。本轮疫情造成1人死亡,197人被隔离观察 。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有严重...
-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动物源性传染病。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暴发,病死率高达50% ~ 90% 。因该病始发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并在该区域严重流行,故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其形态学、致病性等与马尔堡病毒相似,但免疫原性有所区别。
-
鼠疫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
丙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
-
莱姆病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
-
西尼罗河病毒
病原学西尼罗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与乙型脑炎、圣路易脑炎、黄热病、登革热、丙型肝炎等病毒同属。有囊膜,单链线形核糖核酸,RNA为正链,约有10000~11000个碱基对,具有感染性。电镜下该病毒呈中等大小,直径21nm~60nm,圆形颗粒,对有机溶剂,紫外线敏感。2012年8月15日美国爆发西尼罗病毒,已有17人确认死亡。
-
拉沙热
拉沙热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尼日利亚、利比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3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人类免...
-
白喉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
裂谷热
裂谷热(RVF)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的是动物,但也能传染人。初始的症状有:发热、头痛、疲劳、关节和肌肉疼痛,有时会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及畏光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出血、休克、脑炎或肝炎,甚至是死亡。
-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
H1N1
H1N1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的宿主是犬科动物、 [1] 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甲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离,野生鸟类出现疾病属罕见。有些H1N1病毒引起严重的疾病大多发生于家禽和宠物方面,而人类却很少出现。但经过鸟类和犬科动物为主的哺乳动物的传播和变异,这可能导致疫情或人类流感大面积传播。 2013年12月H1N1扩散到美国十个州,引起四名儿童死亡 ,上万成年人入院治疗。
-
波状热
马尔他热,又称布鲁氏菌病、地中海弛张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具有宿主广泛、传染性强以及感染后根治困难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目前多采用抗菌素联合治疗和菌苗治疗。
-
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已经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大多数MERS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在沙特。 MERS-CoV最早于2012年9月在沙特被发现,早期因与SARS临床症状相似得名类SARS病毒,也成为第6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也是过去10年内被分离出来的第3种。人体内的冠状病毒最早于1960年代在英国被分离...
-
马鼻疽
马鼻疽(Glanders)是马、骡、驴等单蹄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人也可以感染。以在鼻腔、喉头、气管粘膜或皮肤上形成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淋巴结或其它实质器官发生鼻疽性结节为特征。病原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鼻疽杆菌(Pseudomonas mallei)。
-
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简称HPAI。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
-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
-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
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弓形虫是孕期宫内感染导致胚胎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病与艾滋病(AIDS)的关系亦密切。
-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
-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幼狐感染本病为急性经过,发热,下痢,体重迅速减轻,脾脏显著增大,肝脏发生病变异地方性流行。主要包括猪沙门氏菌病、马沙门氏菌病、牛沙门氏菌病、羊沙门氏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等等。
-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
日本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
猪乙型脑炎
日本乙型脑炎又名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猪主要特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
-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
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 cysticercoids cellulosae)俗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蚴虫即猪囊尾蚴( Cysticercuscellu-losae)寄生人体各组织所致的疾病。因误食猪带绦虫卵而感染,也可因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自身感染。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肌型囊尾蚴病等,其中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严重。
-
牛海绵状脑病
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这一世界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1986年11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这种病波及世界很多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据考察发现,这些国家有的是因为进口英国牛肉引起的。10年来,这种病迅速蔓延,英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头牛因患这种病导致神经错乱、痴呆,不久死亡...
-
野兔热
野兔热(tularaemia)又称兔热病、土拉热、土拉菌病、土拉弗氏菌病、土拉弗伦斯病和土拉弗伦斯菌病,是一种主要感染野生啮齿动物并可传染给家畜和人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脾和其他内脏点状坏死变化为特征。
-
大肠杆菌病(O157:H7)
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生物学性状相似,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分布在水和土壤中,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部分肠道杆菌是致病菌。例如:产毒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各种志贺氏菌可使人患肠道传染病。
-
李氏杆菌病
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译为产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主要见于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缺陷患者。李斯特菌有3个菌种,仅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可引起人类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缺陷儿童。
-
类鼻疽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人类与动物的共患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为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有症状或无症状。大多伴有多处化脓性病灶。主要见于热带地区,流行于东南亚地区。人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人群对类鼻疽杆菌普遍易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5天,但也有感染后数月、数年,甚至有长达20年后发病,即所谓“潜伏型类鼻疽”,此类病例常因外伤或其他疾病而诱发。
-
放线菌病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大剂量、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亦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还需外科引流脓液及手术切除瘘管。此病无传染性,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
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 fascioliasis hepatica 肝片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肝脏肿大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本病遍及世界各地,牧区的家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等易感染。人因生吃带囊蚴的水生植物、含嚼水草或饮用含囊蚴的河水偶被感染,多为散发。法国、英国、原苏联、古巴等国报道的病例较多。据WHO1979年的资料记载,秘鲁某些村庄中15...
-
丝虫病
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预防方法为消灭传染媒介,加强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药以消灭传染源。
-
Q热
Q热乃贝纳柯克斯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起病急,高热,多为弛张热伴寒战、严重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少数患者尚可出现咽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精神错乱等表现。无皮疹,常伴有间质性肺炎、肝功能损害等,外斐试验阴性。急、慢性Q热分别由贝纳柯克斯体的不同株所引起。
-
禽结核病
(AvianTuberculosis) 禽结核病是由禽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引起鸡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
-
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可引起人类皮肤及内脏黑热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发热、脾脏肿大、贫血、消瘦、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清球蛋白的增加,如不予合适的治疗,患者大都在得病后1~2年内因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地中海国家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皮肤利什曼病这种形式最为常见。
-
圆孢球虫病
圆孢球虫病(Cyclosporiasis)是一种新发现的、经食物或水传播的人体寄生虫病,主要症状为胃肠炎和迁延性腹泻。病原是原虫。
-
SARS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信息图集更多>
-
人畜共患病应符合哪些条件
首先,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或各种寄生虫等。非生命性的公共致病因素如毒蛇咬伤、农药中毒等不包括在内。 其次,同一种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或多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病原体需经人工接种等实验手段才能使某些实验动物感染,而在自然条件下动物不能感染的人类专有疾病,如猩红热、甲型肝炎等不在人畜共患病之列...
-
影响易感性的因素
由于人和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对于各种人畜共患病,人与动物之间,各种动物间的感受性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某种疾病的病原体能使多种动物和人感染,但感染后所表现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特征也不尽相同,这是由遗传性决定的。有些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很少出现临诊症状,但人感染后常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如恙虫病,鼠型斑疹伤寒, Q 热等;有些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很少出现临...
-
易感性的概念?
易感性是指人和动物对某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
影响人畜共患病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畜共患病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制度是社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着其他社会因素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着其他社会因素对人畜共患病流行过程的作用。 1.对传染源的影响 社会制度对传染源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经济、文化和科技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无力对人畜共患病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患者和病畜得不到及时隔...
-
对人畜共患病流行有影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方面?
对人畜共患病流行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季节、气沮、湿度、阳光、雨量、地形、地理环境等。 1 .对传染源的影响 许多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与此有关。我国北方以黄鼠作为传染源的鼠疫,只在有黄鼠活动的地方才有该病。黄鼠在寒冷的冬季冬眠,鼠疫菌在其体内转人潜伏状态,只有在黄鼠出蛰后,啮齿动物积极活动的沮暖季节内,人才能感染鼠疫(肺鼠疫除外);羊的繁殖与季节有明显的...
-
影响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虽然取决于传染源、传播媒介与途径和对病原易感的任何动物3 个基本条件相互连接和协同作用,但是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也必定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既可促使其流行,也可阻止其流行。影响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因素很多,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
-
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蔓延,必须具备3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媒介与途径和对病原易感的任何动物。
-
人畜共患病防护措施?
1.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迁移与迁徙地区,不破坏自然环境,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不抓捕野生动物.外出旅游,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 2.家养禽畜的防护搞好家养禽畜的环境卫生,例如通风、采光、饲养密度、环境定期消毒杀虫等;避免人畜混住一室。发现家养禽畜的异常死亡,及时报告畜牧兽医部门,并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要让爱宠舔伤口,接触...
-
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
1.消化道传播 主要指吃人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食物、水和土壤,进人人的消化道而感染。如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2005年12月《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收治了5例来自北方城市的管圆线虫病人,皆因在当地吃了不熟的螺肉。 2.呼吸道传播 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
-
人畜共患病分类?
1.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1).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耶氏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兔热病、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2)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疯牛病等。 (3)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阿米巴痢疾、疟疾、黑热病、弓形虫病、血吸...
-
人畜共患细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从公共卫生观点看,人畜共患细菌性疾病大多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l.排泄物传播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也存在于粪便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的病原体,通过粪便污染人的食物、饮水和用具而传染给人类;钩端螺旋体是经血液、尿液传播病原。 2.空气飞沫传播患病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如结核病...
-
人蓄共患病的种类有哪些?
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 : 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
人畜共患病发生特征?
①一边新病种、新病型陆续出现,一边老疫病卷土重来,再度肆虐人畜; ②数量以病毒病为多,损失亦以病毒病为重; ③以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为主; ④以自然疫源性疫病为多; ⑤以食物、水和虫媒病为多; ⑥由机会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在增多。
-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Zoonoses)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人与畜禽共患疾病包括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
人畜共患病特点?
1、很多人畜共患病既是畜禽的严重疾病,也是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有严重威胁,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对平战时均有重大意义。 2、它们的病原体宿主谱一般都很宽,许多是自然疫源性疾病,难以控制和消灭。 3、很多人畜共患病为职业性疾病,危害职业人员健康。 4、很多人畜共患病具有食源性疾病特点。 5、是研究人类传染病的良好模...
- 中文检索词:
- 英文检索词:
- 时间范围:
- 数据来源:
- 中外文农业科技文摘库,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科技成果网,国家自然基金委。
中文论文分析
年度发文

研究热点


主题渗透

研究机构
1.4.1 高发文机构Top统计

1.4.2 高发文机构研究趋势分析

1.4.3 高发文机构重点研究领域
研究学者
1.5.1 高发文作者TOP10

1.5.2 高发文学者研究趋势分析

1.5.3 高发文作者重点研究领域
发文期刊

基金项目

英文论文分析
年度发文

研究热点


主题渗透

研究机构
2.4.1 高发文机构Top统计

2.4.2 高发文机构研究趋势分析

2.4.3 高发文机构重点研究领域
发文期刊

专利分析
年度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人

专利发明人

获奖科技成果分析
年度获奖成果

成果类别分布

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

新兴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全球实例

全球近期人畜共患疾病对经济影响分析

全球最恶劣的人畜共患病发病记录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