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粟锈病
中文名称:
粟锈病
英文名称:
Millet rust
类型:
病害
危害病症: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均可产生深红褐色斑点,即锈菌的夏孢子堆,以叶面较多。夏孢子堆隆起,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约1mm左右,散生或排列成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夏孢子堆较多时,可引起叶片早期枯死。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粟单胞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 (Diet) Yoshino,属担子菌亚门。(1)形态。夏孢子黄褐色,椭圆形,单胞,表面有刺,柄无色,大小(22~34)?m×(18~26)?m。冬孢子黄褐色,球形、长球形或多角形,大小(20~30)?m×(16~24)?m,单胞,有柄。性子器金黄色,产生在破布木叶表面,稍突起。锈子器黄色或褐色,宽圆桶状,聚生在破布木叶背,直径0.5~1.5cm,表面有疣突。锈孢子扁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表面密生细疣,半透明,大小为(20~27)?m×(18~23)?m。(2)特性。粟单胞锈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菌,在粟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转主寄主破布木,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然而除印度之外,其他国家尚未报道过粟锈菌的转主寄主。
发生因素:
(1)气候因素。7~8月雨水较多的年份,锈病发生普遍而严重。(2)栽培因素。地势低洼,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密,田边寄主杂草多都有利于发病。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