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苹黑痣小卷蛾
- 中文名称:
- 苹黑痣小卷蛾
- 英文名称:
- Black headed fire worm
- 类型:
- 虫害
- 危害病症:
- 幼虫卷食叶的上表皮和叶肉,仅留叶背表皮,或把新梢的幼嫩部卷合,居中为害。
- 发生因素:
- 1.发生世代 每年发生3代。2.越冬 以卵在枝干上越冬。3.发生时期 5月上旬开始孵化,老熟幼虫于6月化蛹,21天后羽化为成虫,7~8月份产卵。
- 形态特征:
- 1.成虫 翅展12~15mm,前翅深灰色,翅端尖部呈锯齿状,翅上生有深锈褐色或黑色斑点,前缘具几条白陷线。后翅灰色。2.卵 椭圆形扁平,卵长0.7mm,初白色半透明,后变黄至红色。3.幼虫 体长10~12mm,黄绿色至绿褐色;头部、前胸盾、臀板均褐色,臀栉常具2个深色齿;胸足褐色。4.蛹 长5~7mm,黄褐色,末端具4个似刺的壳针,肛缝后具小隆起。
-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结合刮腐烂病、枝干轮纹病等,刮除在老翘皮、锯口等处的小卷叶蛾越冬虫茧。及时摘除虫苞。2.物理防治 在各代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糖醋液、性诱剂,挂在果园内诱杀成虫。3.药剂防治 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期后7~10天是卵孵化盛期,及时喷20%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2.5%绿色功夫2500~3000倍液,或20%虫酰阱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2500倍,或52.5%农地乐乳油2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