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玉米圆斑病
中文名称:
玉米圆斑病
英文名称:
Corn northern leaf spot
类型:
病害
危害作物:
玉米
危害病症:
(1)叶片。病菌侵染叶片形成圆形、卵圆形病斑。病斑散生,初为水渍状淡绿至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0.3~1.0)cm×(0.1~0.3)cm。有时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导致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表面亦生黑色霉层。(2)穗部。在玉米果穗冒尖期开始侵染穗顶部和穗基部的苞叶,以后病害由外层苞叶逐步向里扩展蔓延,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凹陷,导致果穗变形弯曲,籽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后期籽粒表面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苞叶病斑初为褐色斑点,以后扩展为圆形大斑,有同心轮纹,后期表面长满黑色霉层。(3)叶鞘。叶鞘发病后症状与苞叶相似,但形状不甚规则,表面也生黑色霉层。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 (G. L. S tout) 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炭色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carbonum Ullstrup。(1)形态。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顶端色浅,直,或有膝状弯曲,两端钝圆,基部细胞膨大,大小(64.4~99)?m×(7.3~9.9)?m,有3~5个隔膜。分生孢子深褐色,长椭圆形,中央宽,两端渐窄,大小(33~105)?m×(12~17)?m,具隔膜4~10个。孢壁较厚,顶细胞和基细胞钝圆形。(2)特性。该菌在5~35℃下均可生长,15℃以下30℃以上生长较慢,38℃菌丝停止延伸,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5℃以下40℃以上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很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
发生因素:
7~8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重。地势低洼,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发病。重茬地、早播地发病重。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