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粪生帚霉
中文名称:
粪生帚霉
英文名称:
Scopulariopsis
中文别名:
白色石膏霉
类型:
病害
危害病症:
常发生在蘑菇播种前后,先在培养料内出现白色菌丝,后扩展至覆土层内及床面上。在覆土层表面初生白色、具光泽斑块状的浓密菌落,后变为白色石膏状的粉状物,逐渐变为褐黄色,最后变成淡红色粉状颗粒。菌落下的培养料几乎被该菌所占据,食用菌菌丝不能生长。但病菌菌丝被消灭后,食用菌菌丝仍能恢复生长。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粪生帚霉Scopulariopsis fimicola (Cost.et Matr.)。
发生因素:
该菌喜潮湿偏碱的环境,凡培养料偏湿、偏碱或播种前后菇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培养料要经过二次发酵,保持温度在57~60℃之间2~6小时。培养料中适当添加石膏粉,可改善基物的空隙性和通气性,防止偏湿偏碱。(2)药剂防治:覆土用甲醛熏蒸处理。菇床局部发生时,可喷洒15%醋酸溶液或2%甲醛溶液,也可将过磷酸钙直接撒在发病的培养料上,以控制该菌扩散。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