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桑螟
中文名称:
桑螟
英文名称:
Mulberry pyralid
中文别名:
桑绢野螟; 青虫; 油虫; 卷叶虫
类型:
虫害
危害作物:
桑树
危害病症: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虫藏其中,咀食叶肉,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久之破裂成孔,群众称“开天窗”,9~1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影响叶质及饲蚕,还易导致蚕病发生。
发生因素:
山东一年发生3~4代,贵州3~5代,江苏、浙江、四川一年发生4~5代,广东顺德6~7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广东湛江一年发生10~11代,台湾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夏、秋季多湿利于虫卵孵化,为害重。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0mm ;翅展20mm;体茶褐色;有白色鳞毛;有绢丝闪光.头小;触角鞭状灰白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有5条淡茶褐色横带,中央1条的下方有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毛,后翅沿外缘有宽阔的茶褐色带,近臀角处又有一个茶褐色斑点。(2)卵:扁园形.大小0.7 mm× 0.4mm.淡绿色.表面有蜡质反光。(3)幼虫:初孵化的幼虫淡红色或淡绿色,密生细毛。成长幼虫长24mm,头淡赭色,胸腹部淡绿色,背线明显呈深绿色,胸腹各部有黑色毛片,毛片上还生1~2根刚毛。(4)蛹:体细长纺锤形,黄褐色,雌蛹体稍长,雄蛹体略小,胸背中央有隆起纵脊,前翅芽达第4腹节后缘尾端有瘦长臀刺。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老熟幼虫越冬前,在树干上束草把,诱集越冬老熟幼虫,集中杀灭,减少越冬虫源。秋、冬季及时捕杀落叶、裂缝,或建筑物附近的越冬幼虫。夏季及时捕杀初孵幼虫,必要时摘除受害叶。(2)物理防治。成虫发生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末期尚未卷叶前喷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6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6 000倍液。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