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白脉粘虫
- 中文名称:
- 白脉粘虫
- 类型:
- 虫害
- 危害作物:
- 麦、稻、粟、玉米、禾谷类粮食作物、棉花、豆类、蔬菜、植物
- 危害病症:
- 孵化后3龄前的幼虫多集中在叶片上取食,可将玉米、高粱、粟的幼苗叶片吃光,只剩下叶脉。
- 发生因素:
- 广东每年发生5~6代,福建每年发生6代,华北发生代数不详。以幼虫及蛹越冬。常与粘虫、劳氏粘虫等混合为害,但发生量不大。
- 形态特征:
- (1)成虫:成虫体长11~13mm,翅展27~29mm,前翅黄褐色,中脉总干白色直达翅基部,白色线条四周具黑暗纹。(2)卵:卵长0.6mm,椭圆形至馒头形,表面具细网纹。(3)幼虫:幼虫浅青色至污黄绿色,头部黄褐色,上生褐色八字纹。颅侧区具网状细纹,靠近单眼外侧部分的颜色较深,呈黑褐色,余为浅黄褐色,气门筛浅黄褐色,四周黑色。(4)蛹:蛹与粘虫近似,但尾端外侧的l对钩刺基部膨大明显。
-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①冬季和早春结合积肥,彻底铲除田埂、田边、沟边、塘边、地边的杂草,消灭部分在杂草中越冬的粘虫,减少虫源。②合理布局,实行同品种、同生产期的水稻连片栽种,避免不同品种的“插花”栽培。合理用肥,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贪青迟熟。科学管水,浅水勤灌,避免深水漫灌,长期积水,适时晒田,可起到抑制粘虫为害、增加产量的作用。(2)生物防治 根据粘虫幼虫具有惊落假死性,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可有效地控制粘虫的发生为害。(3)物理防治:①采用多佳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②根据成虫产卵喜产于枯黄老叶的特性,在田间每公顷设置150把草把,草把可稍大,适当高出作物,5天左右换草把一次,并集中烧毁,即可灭杀虫卵。③根据粘虫成虫具有嗜食花蜜、糖类及甜酸气味的发酵水浆等特性,采用毒液诱杀成虫,其药液配比为糖∶酒∶醋∶水=1∶1∶3∶10,加总量10%的杀虫丹,可以作盆诱或把毒液喷在草把上诱集成虫。(4)药剂防治:用20%速毙50毫升或600~1000倍液或24%百虫光40~60毫升,对水40~60千克,进行均匀喷雾,最后一次用药在收割水稻前10天进行。或用25%本能1500倍液,或40%九条虫1500~2000倍液,或20%凯杀1200~1600倍液,或25%杀虫双200~25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000~1500倍液,或33%水灭氯乳油12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0%除虫脲12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或40%灭虫清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均匀喷雾,收割水稻前15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