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魔芋细菌性叶枯病
中文名称:
魔芋细菌性叶枯病
英文名称:
Elephant taro bacterial leaf spot
类型:
病害
危害作物:
魔芋
危害病症: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生黑褐色不规则形枯斑,致叶片扭曲,发病后期病斑融合成片,致叶片大量干枯,植株倒伏。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油菜黄单胞菌魔芋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amorphophalli(Jindal,Patel et Singh)dye,异名X.conjac (Uyeda)Burk.,属细菌。(1)形态。菌体杆状,大小(0.4~0.7)×(0.7~1.8)?m,单生为主,两端钝圆,具1~2根单极生鞭毛。(2)特性。适宜生长温度25~30℃,最高30~39℃,好氧。革兰氏阴性。
发生因素:
病原菌在土壤和球茎中越冬,翌年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田间自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之后,随着气温下降,病害 逐渐停止发展;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用于此病的发生;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形成伤口易发此病,施肥过量加重病害流行。贮藏期间的流行是由田间收获的带病球茎 传染引起。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抓好种芋贮藏。贮窖选高燥地块,采用“室外覆土盖膜”贮藏法。选择不积水地栽植,并做到深耕细耙,高垄深沟,小块种植。(2)化学防治:①做好选种、晒种和浸种,精选健芋晒1~2天后用硫酸链霉素500mg/kg浸1小时,晾干下种。②加强检查,及时施药控制。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挖除,并用链霉素400mg/kg灌淋病穴及周围植株2次,每株每次0.5升药液或用链霉素10000mg/kg注射植株,每株每次注入3~4ml药液。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