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花生褐斑病
- 中文名称:
- 花生褐斑病
- 英文名称:
- Peanut brown spot
- 中文别名:
- 花生早斑病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花生
- 危害病症:
-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状小斑点,随着病害发展,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达1~10mm。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留部3~5个幼嫩叶片。严重时叶柄、叶托、茎杆也可受害,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中间稍凹陷。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 Jenk.,但在我国尚未发现。(1)形态。分生孢子梗黄褐色,直或略弯,上部渐细,大小为(10~100)?m×(3~6)?m,具0~2个隔膜,不分枝,孢痕明显,有明显的节状弯曲。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倒棍棒形或鞭状,略弯,基部圆或平切,大小为(35~110)?m×(2~6)?m,具3~12个隔膜。子囊壳卵圆形至进球行,大小(47.6~84)?m×(44.4~74)?m。子囊圆柱形或棒状,大小(27.0~37.8)?m×(7.0~8.4)?m,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透明,大小(7.0~15.4)?m×(3~4)?m。(2)特性。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分生孢子在22℃下,经2~4小时即可萌发。
- 发生因素:
- (1)品种因素。一般蔓生型品种或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感病。晚熟品种往往,发病重。(2)气候因素。降雨及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