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草莓灰霉病
中文名称:
草莓灰霉病
英文名称:
Strawberry gray mold
类型:
病害
危害病症:
主要为害花器和果实,也为害叶片、叶柄、花柄等。花器发病时花萼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延伸到子房及幼果,最后幼果形成水渍状病斑,潮湿时迅速软腐,产生灰褐霉层。果实发病多在青果上,开始是果顶呈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果湿软腐烂。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成果实提早脱落。叶片发病始于叶基,呈水渍状小斑点,后向外扩展成圆形、半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大病斑,最后蔓延到全叶,叶片腐烂、枯死,病部常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后期易引起早期落叶。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因素:
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大棚连作田块病残物多,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30天;偏施氨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灰霉病;过度密植,栽培垄过低,植株基部老叶多,以及垄土积水,棚内通气不良都会导引起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如红福、硕丰等。水旱轮作,或与十字花科蔬菜、豆类轮作。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出棚外深埋。连作大棚可利用夏季高温消毒土壤。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2)药剂防治: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剂预防2~3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新型药剂有25%啶菌噁唑(菌思奇)乳油每公顷750~900ml,对水喷雾。常用药剂还有50%扑海因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