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豌豆和豌豆苗灰霉病
- 中文名称:
- 豌豆和豌豆苗灰霉病
- 英文名称:
- Pea and Pea seedling gray mold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豌豆
- 危害病症:
- 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BotrytiscinereaPerson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Botry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丛地从菌丝体或菌核上生出,粗12~24微米,长280~550微米,长度变化大,灰色;分生孢子近球形,大小9~15×6.5~10微米;有时形成小分生孢子,无色,直径3微米。
- 发生因素:
- 参见豇豆灰霉病。
- 防治措施:
- 由于此病侵染快且潜育期长,又易产生抗药性,目前主要推行生态防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1)生态防治。棚室围绕降低湿度,采取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控病的目的。(2)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现病株即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4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注意轮换、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