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甘薯病毒病
- 中文名称:
- 甘薯病毒病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甘薯
- 危害病症:
- 我国甘薯病毒病症状与毒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可分6种类型。一是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二是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三是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四是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五是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六是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我国甘薯上主要毒原有5种。Sweetpotatofeatherymottlevirus简称SPFMV,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毒粒子弯曲长杆状,长830~850nm。其株系有褐裂病毒(SPRCV)、内木栓病毒(SPICV)、褪绿叶斑病毒(SPLSV),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表明它是一种马铃薯Y病毒。该病毒可由机械和蚜虫传毒,可侵染甘薯等8种旋花科植物。Sweetpotatolatentvirus简称SPLV,称甘薯潜隐病毒。病毒粒子为弯曲长杆状,长约700~750nm,蚜虫、粉虱不能传毒。Sweetpotatoyellowdwarfvirus简称SPYDV,称甘薯黄矮病毒。病毒粒子为弯曲长杆状,长750nm,该病毒由机械和青麻粉虱(Rialeurodesabutionea)及烟粉虱传毒。Sweetpotatoveinclearingvirus简称SPVCV,称甘薯明脉病毒。病毒粒子为丝状体,长度850nm。台湾报道该病毒可由烟粉虱传播,机械不能传染,寄主范围窄。此外,我国福建、台湾还有甘薯丛枝病毒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和类菌原体复合侵染引起的,发病率10%~80%,严重的造成绝收。甘薯丛枝病毒粒子线状,直径16~18nm,具空心结构,长短不一,一般长度100nm,最长的可达6000nm。类菌原体大小200~1000nm。类菌原体也可单独引发丛枝病。除上述毒原外,甘薯上还分离到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条纹病毒(TSV)等毒原。
- 发生因素:
- 薯苗、薯块均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经由机械或蚜虫、烟粉虱及嫁接等途径传播。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毒率和各种传毒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毒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
- 防治措施:
- (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如徐薯18号、鲁薯3号、鲁薯7号、北京553等。此外,Tis2498对甘薯明脉病毒具较强的抗性。(2)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无病种薯、种苗。(3)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4)加强薯田管理,提高抗病力。(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