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蓖麻白绢病
- 中文名称:
- 蓖麻白绢病
- 类型:
- 病害
- 危害病症:
- 初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后病部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以后在菌丝表面长出菜籽粒大小的菌核,先为白色,后变红褐色,最后为褐色。病部皮层腐朽,木质变褐,根系多数发黑,根部及茎基部周围地表也能长满白色绢丝状菌丝。地上部分生长受阻,叶片发黄,由下而上逐渐枯死。病害严重时,茎基部腐烂,容易引起倒伏,引起枯死。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Curzi) Tu.& Kimbrough.,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1)形态。病原菌可产生2种菌丝。生育期中产生的营养菌丝白色,直径5.5~8.5?m,有明显缔状连结菌丝;在产生菌核之前可产生较纤细的白色菌丝,直径3.0~5.0?m,细胞壁薄,有隔膜,无缔状联结,常3~12条平行排列成束。菌核球状,直径0.5~2.0mm。初为白色,以后变深褐色表面光滑,坚硬,大小如油菜籽。(2)特性。温度生长范围8~40℃,以31~32℃为最适,在42℃下虽不能生长,但48小时后还能保持其活力。温度下降至-10~-2℃时能杀死菌丝体及发芽的菌核,但不能杀死休眠中的成熟菌核。菌核在干燥土壤或干枯病株上存活时间较长,而在潮湿情况下,存活时间较短,在土壤深处菌核存活不超过一年。
- 发生因素:
- 高温多雨易发病。沙土和酸性大的土壤发病重。连作或前作是花生等寄主植物发病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