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瓠子、葫芦蔓枯病
中文名称:
瓠子、葫芦蔓枯病
英文名称:
Clavated calabash and Green calabash gummy stem blight
类型:
病害
危害作物:
瓠子、葫芦
危害病症:
瓠子、葫芦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和叶柄、叶片。茎蔓和叶柄染病,初生长梭形灰白色至褐色条斑,扩展后融为长条形斑,深秋病原菌的子实体突破表皮,病斑上布满小黑点。叶片染病初生不整齐褪绿斑,沿脉扩展,后变成浅黄褐色,斑边缘深褐色,其上也生子实体。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子实体生在叶表皮下成熟时半露,子座壁深褐色,子囊排列在子囊座上,具拟侧丝少量,未成熟时侧丝多,子囊成熟后。侧丝逐渐减少或消失,子囊壳大小64~176×64~160微米,子囊壳较薄,壁膜质,子囊壳孔口直径9.6~24微米;子囊倒棍棒形无色,大小27.9~47.12×5.89~9.92微米;子囊孢子无色双胞,通常一个大另一个小,中间分隔明显,大小5.5~12.5×2~5微米。无性态AscochytacucumisFautr.etRoum称瓜叶单隔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图见甜瓜蔓枯病。
发生因素: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靠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种子也可带菌,引起子叶发病。土壤含水量高,气温18-25℃,相对湿度85%以上易发病;重茬地,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扁蒲CG一66—10、CG一70一2、CG一70一5抗病;(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3)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4)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加强排水。(4)发病初期喷洒40%新星乳油9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棚室可喷撒5%防黑霉粉尘,每667m21kg,隔7~10天1次,连续2~3次。收获前5天停止用药。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