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粟粒线虫病
- 中文名称:
- 粟粒线虫病
- 英文名称:
- Millet nematode sterile
- 类型:
- 病害
- 危害病症:
- 主要为害花器、子房。发病株在抽穗前不表现显症。抽穗后顶部叶叶直立,色暗发脆,节间稍短。成熟期,穗色黑绿;俗称“倒青”。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物病原线虫为粟粒线虫病的1个种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属线形动物门。(1)形态:雌雄线虫均为细长蠕虫形,头尾尖细,半透明,口器稍突,口针长9?m,基部膨大。食道球发达,呈椭圆形。尾尖由4个刺状突起组成。雌成虫虫体直线形或稍弯曲,体长504~732?m。雄成虫虫体上部直线形,尾部弯曲如镰刀状,体长458~600?m,尾侧有3个乳状突起。(2)特性:线虫在13℃开始发育,活动适宜温度为20~25℃,能耐寒冷,不耐高温。在生长季节线虫发育迅速,最适发育温度为21~23℃,在21℃下完成生活史大约10天,在23℃下需8天。雌虫在叶腋和花上产卵。(3)寄主。水稻、谷子、草莓、狗尾草、风车草等20多种植物。
- 发生因素:
- (1)菌源因素:该病发生轻重与种子带线虫量和穗期降雨多少直接相关。(2)寄主抗性:生育期长、穗码紧、刚毛长的品种发病较重。(3)环境因素:花期多雨病害发生重。在孕穗欺倒灌浆期间温湿度高,对线虫繁殖有利,发病重。(4)栽培因素:春谷晚播发病重。土壤黏重、地势低洼、土壤潮湿,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