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高粱纹枯病
- 中文名称:
- 高粱纹枯病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高粱
- 危害病症:
-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湿度大时叶鞘内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产生黑褐色小菌核。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为两个菌丝融合群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l-IA和AG-5,据华北分离AG-1-IA菌丝融合群占77%,AG-5菌丝融合群占l9.2%,AG-4占3.8%。菌丝生长温限7~40℃,适温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天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5.4~7.3。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 发生因素:
- (1)品种因素。一般而言,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发生时间长,病情较重。(2)气候因素。温度20~30℃,雨日多、雨量大、湿度高,病情发展快。(3)栽培因素。玉米连作、播种过密、施氮过多,发病重。玉米单作比间作,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的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