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荔枝茸毒蛾
中文名称:
荔枝茸毒蛾
英文名称:
Litchi pale tussock moth
类型:
虫害
危害作物:
荔枝、龙眼
危害病症:
大龄幼虫可咬食将近成熟和成熟的荔枝果实皮部、果内。
发生因素:
每年发生代数未知,但一般在1~2月其世代历期较长,仅蛹历期约达26天;4~5月份世代历期较短,蛹历期5~6天。雌虫羽化交尾后将卵成堆状产在蛹茧上,在日平均气温26~27℃下,卵历期6~7天。每年4~5月份发生种群数量较大,故一般荔枝早熟品种和杂草丛生的果园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头端小,腹部较肥大,尾端平截;体长13.4mm;浅黄褐色。头被棕褐色短茸毛。雄成虫体长7~8mm,全体灰黑褐色。各足均生有毛丛(2)卵。扁球形,灰白色,表面光滑略有光泽,顶部凹陷。末龄。(3)幼虫。体长31~34mm,身被深红褐色带小刺状的长、短毛。头部黄色至浅红褐色;前胸背面的第10毛瘤玫瑰红色,上生一束向前斜伸的黑褐色带小刺状长毛。气门下线深红色。
防治措施:
(1)农业。注意果园清洁,铲除园中杂草,恶化其生活环境条件。在果实将近成熟和成熟期,常巡视果园,人工捕杀幼虫。(2)药剂。果实成熟期,一般少用药剂防治。必要时可用低毒药剂喷杀。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