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小麦管蓟马
- 中文名称:
- 小麦管蓟马
- 英文名称:
- Haplothrips tritici
- 中文别名:
- 小麦皮蓟马; 麦简管蓟马
- 类型:
- 虫害
- 危害作物:
- 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向日葵、蒲公英、狗尾草
- 危害病症:
- 成、若虫为害花器,重者造成白穗。灌浆乳熟时吸食籽拉的浆液,致籽粒空瘪。此外还为害小穗的护颖和外颖。受害颖片皱缩或枯萎,发黄或呈黑褐色,易遭病菌侵染,诱发霉烂或腐败。
- 发生因素:
- (1)世代:一年发生1代。(2)越冬及虫源:7月上旬冬麦收获时,部分若虫掉到地上,就此爬至土缝中或集中在麦捆或麦堆下,大部分爬至麦茬丛中或叶稍里,有的随麦捆运到麦场越夏或越冬。(3)发生因素:新垦麦地、春小麦及晚熟品种受害重。
- 形态特征:
- (1)成虫:体黑褐色,长1.5~2.2mm,头部略成长方形。复眼分离,触角8节,第2节上有感觉孔,第3~7节上有感觉锥,不特别发达。翅2对,前翅仅有1条不明显的纵脉,并不延至顶端。翅上有缨毛,前足腿节粗壮,附节很短,末端呈泡状。腹部10节,第1节小,成三角形。腹部末端延成管状。其末端有6根细长的尾毛,其间各生短毛1根。(2)卵:乳黄色,长椭圆形,大小仅为0.45 mm×0.2mm,~端较尖。(3)幼虫:初孵化时为淡黄色,随着龄期的变化逐渐转变为橙黄色乃至鲜红色,触角及尾管黑色。2龄若虫体长约1.7mm,体红色,但触角、头和前胸、腹部第8节两侧和第9、10节及各灰黑色。触角7节,复眼小,无单眼。体鬃端部尖。(4)前蛹及伪蛹:前蛹和伪蛹的体长较若虫略短,体色淡红,四周着生显著白色茸毛,前蛹触角3节。胸节各具3根特长的茸毛,中胸及后胸背有翅芽1对。伪蛹触角分节更不明显,分别紧贴于头的两侧。翅芽较前蛹期增长。
-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①合理轮作倒茬。②适时早播,躲过为害盛期。③秋季或麦收后及时进行深耕,清除麦场四周杂草,破坏其越冬场所,可压低越冬虫口基数。(2)药剂防治:①小麦孕穗期,大批蓟马成虫飞到麦田产卵时,及时喷洒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8%爱比菌素乳油,或10%除尽乳油 2 000倍液,喷对好的药液1 125kg/hm2。②小麦扬花期可用2.5%保得乳油 2 5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或44%多虫清乳油 450ml/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初孵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