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葱白腐病
- 中文名称:
- 葱白腐病
- 英文名称:
- Onion white rot
- 类型:
- 病害
- 危害病症:
-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逐渐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整株变黄、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呈水渍状病斑,茎基部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并不断扩大蔓延,最后成片枯死。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为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核球形,外表黑色,内部紧密,浅红色,大小(0.3~1.0)?m×(0.3~1.4)mm。分生孢子球形,透明,直径1.6~2.0?m。(2)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大葱、大蒜、洋葱和韭菜。
- 发生因素:
- 白腐病病原喜温暖高湿环境。当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菌丝的扩展和侵染。通常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病残株清理不及时、低洼地、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 防治措施:
- (1)种子消毒。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拌种。(2)农业防治。实行3~4年轮作,发病田避免连作。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深埋。(3)化学防治。播种5周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液灌淋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