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马铃薯白绢病
- 中文名称:
- 马铃薯白绢病
- 英文名称:
- Potato southern blight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马铃薯
- 危害病症:
- 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丝无色,具隔膜;菌核初白色,后黄褐色,直径0.5~3mm。(2)特性。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或通过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自然条件下经5~6年仍具萌发力,但在水中仅能存活3~4个月。(3)寄主。马铃薯、烟草、番茄等。
- 发生因素:
- (1)环境因素。菌丝不耐干燥,发育适温32~33℃,最高40℃,最低8℃,高温多湿、酸性土壤、砂质土壤、连作,易发病。
-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深施。收获后深翻土层。早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粉。⑤地膜覆盖,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加强棚内通风,控制棚内湿度。(2)化学防治:发病地区应从育苗开始防治,每平方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克与500克细土混匀后,播种时底部先垫1/3药土,另2/3覆盖在种子上面。发病初期喷40%五氯硝基苯400倍悬浮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400倍液。隔7~10天后再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