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马铃薯软腐病
- 中文名称:
- 马铃薯软腐病
- 英文名称:
- Potato soft rot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马铃薯
- 危害病症:
- 要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受害块茎初在表皮上显现水浸状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并向内部扩展,呈现多水的软腐状。腐烂组织变褐色至深咖啡色。组织内的菌丝体开始白色,后期变为暗褐色。湿度大时,病薯表面形成浓密、浅灰色的絮状菌丝体,以后变灰黑色,间杂很多黑色小球状物(孢子囊)。后期腐烂组织形成隐约的环状。湿度较小时,可形成干腐状。 致病菌为匐枝根霉菌。病菌菌丝体发达,无隔,匍匐菌丝弓状弯曲,与基物接触处产生假根。孢子囊梗直立、不分枝,1~10根丛生于假根上,淡褐色,顶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黑褐色,内生很多球形、无色的孢囊孢子。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Borgey et al.]、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 (Van Hall) Dye]和菊欧氏菌E chrysanthemi Burkholder,McFad-den et Dimock3种。菌体直杆状,0.5~1.0×1.0~3.0(?m),单生,有时对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藉周生鞭毛而运动,兼厌气性。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3种细菌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多数以Ecc.为主。中国除Ecc.为优势种外,在南方温暖地区还有较高比例的Ech.,北方冷凉地区及高寒山区有少量的Eca。
- 发生因素:
- 菌是典型的腐生菌,分布环境广泛,可在多汁的蔬菜残体上或贮藏器官上以菌丝状态腐生存活。条件适宜时,随时生长,产生孢子囊,散出孢囊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水及农事操作等传播扩散。病菌只能由伤口或生活力极度衰弱的部位侵染。病菌侵入以降解细胞壁中间层为特征,分泌果胶酶,引起病部组织细胞迅速解体而软化腐烂。 本病在20~40℃温度下均可发展,以23~28℃为适,配以80%以上的相对湿度,病害易于发生。低温情况下,病菌生长明显受抑制。薯块收获和贮运期间造成伤口多,则遭受侵染几率和比率高百病重。贮藏过程中温度过高、通风不良而湿度过大病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