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马铃薯黑胫病
- 中文名称:
- 马铃薯黑胫病
- 英文名称:
- Potato black-leg
- 中文别名:
- 马铃薯黑脚瘟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马铃薯、茄科、葫芦科、豆科、藜科、植物
- 危害病症:
- 主要为害茎和薯块,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1)薯块:薯块染病由脐部开始,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或黑色,横切检查维管束呈黑褐色点状或短线状,用手挤压皮肉不分离。病轻时,脐部只呈黑点状,干燥时变硬、紧缩;但在长时间高湿度环境中,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严重时薯块中间烂成空腔。(2)幼苗:幼苗染病一般在株高15~18cm时出现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衰弱,节间缩短,病株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茎基部往往带有母薯腐烂物。发病部位茎秆常常自动开裂,横切茎可见维管束为褐色,并分泌出大量的臭味粘液;同时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茎部变黑,萎蔫而死。如果病害发展较慢时,植株逐渐枯萎,结果部位上移,易长气生块茎。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腐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 (Van Hall) Dye.,属欧氏杆菌属中造成软腐的1个低温类型。 短杆状,单胞,有鞭毛,大小(0.53~0.6)?m×(1.3~1.9)?m,革兰氏染色阴性。适宜温度10~38℃,最适为25~27℃,高于45℃即失去活力。
- 发生因素:
- 窖藏期间,窖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往往造成大量烂薯。种薯切块时切刀不消毒,切块后又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使发病率增高。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