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中文名称: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英文名称:
-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 中文别名:
- 水稻细条病; 水稻条斑病
- 类型:
- 病害
- 危害病症:
- 叶片上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纤细条斑,大小(0.5~1)mm×(3~5)mm,呈油渍状半透明。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严重时,病斑增多相互愈合,局部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查,仍可看出是由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融合而成的。发病严重时,叶片卷曲,稻株矮缩。
-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 病原为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Fang et al) Swings,是一种黄单胞属细菌。(1)形态。菌体杆状,单生,偶成对,但不成链,比白叶枯菌体小。有1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8~30℃。
- 发生因素:
- (1)抗性。一般粳稻较籼稻、糯稻抗病;常规稻较杂交稻抗病;小叶型品种较大叶型品种抗病;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较叶片宽而平展的品种抗病。一般苗期较感病,成株期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抗病性表现也有很大差异。(2)气候因素。在气温25~28℃、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最适合于病害发展。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3)栽培因素。氮肥、磷肥、钾肥施用比例不当,或偏施、迟施氮肥均易发病。病田水串灌、漫灌或长期灌水、失水、干旱也有利于病害的扩展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