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柑橘黑腐病
- 中文名称:
- 柑橘黑腐病
- 英文名称:
- Citrus black rot
- 类型:
- 病害
- 危害作物:
- 温州蜜柑、橘类
- 危害病症:
- 田间幼果受害后常成为黑色僵果。成果受害症状变化较大,可分以下3种类型:1•黑腐型病菌自伤口或脐部侵入,初为黑褐色的圆形病斑,后渐扩大,稍凹陷,中部黑色,干燥时病部果皮柔韧。高温高湿时病部长出灰白色菌丝,后果肉腐烂,病果表面和果心长出墨绿色绒毛状霉层。温州蜜柑和甜橙多为此种症状。2•黑心型病菌自蒂部伤口侵入果实中心柱,并沿中心柱蔓延,引起心腐。受害果肉呈墨绿色,在中心柱空隙处长出大量深墨绿色绒毛状霉。果实外观无明显症状。橘类和柠檬多为此类症状。3•蒂腐型病斑发生于果蒂部,呈圆形褐色软腐,病斑直径通常在1厘米左右。病菌不断向中心柱蔓延,并长出灰白色至墨绿色霉层。甜橙类多有此种症状。枝叶受害,出现灰褐色至赤褐色病斑,并长出黑色霉层。种子带菌则会使刚出土的幼苗枯死。
- 发生因素:
-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随病果落到地面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于枝叶病部越冬。次年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贮藏期的主要侵染源是在果园里已受感染的病果,由接触传染,从脱落的果蒂部或伤口侵入为害。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排灌不良,栽培管理较差,树势衰弱的柑橘园,或遭受日灼、虫伤、机械损伤的果实,易受病菌侵染。
- 防治措施:
- 对柑橘果实黑腐病的防治应从采前和采后两方面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下述5个环节:(1)加强采前的田间管理及防治工作。除做好开花前采收后增施肥料,雨季防涝、旱时供水等肥水管理外,还应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做好喷药预防工作,在本病常发地区,至少于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10~15天喷施氧氯化铜悬浮剂+10%溴氟菊酯(3∶1)2000液2~3次。(2)合理修剪,改善园圃通透性。剪除枯枝、弱枝、病虫枝、过密枝,防止果实擦伤,对蛀果害虫尤应加强防治,以减少虫伤口。(3)适时采果、精细采收、提高采果质量。根据贮运和销售实际,掌握合适成熟度,晴天采果,在采收、运输、贮藏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轻运,减少各种机械损伤。(4)果实处理。在剔除病伤果基础上,根据贮藏、销售需要,于当天或采后3天内,用2,4-D400倍液(甜橙)或l333倍液(桔类)与枯腐净4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混合浸果l~2分钟。或用福佑灵液蜡剂+25%应得悬浮剂(2∶1)1000倍液浸果1~2分钟。(5)创造良好的贮运条件。除做好贮藏库室的消毒外,注意调节贮运期的温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