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玉米南方锈病
中文名称:
玉米南方锈病
类型:
病害
危害作物:
玉米
危害病症:
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夏孢子堆。与普通锈病不同的症状特点主要有,夏孢子堆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分布密集,很少生于叶片背面。有时叶背出现少量夏孢子堆,但仅分布于中脉及其附近。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较淡(图1-37)。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发病后期,在夏孢子堆附近散生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常在周围出现暗色晕圈。冬孢子堆的表皮多不破裂。
发生因素:
病原菌产生夏孢子,随风雨传播,辗转危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株率和病叶率不断升高,由点片发生发展到普遍发病,在适宜条件下,严重度剧增,造成较大危害。高温(27℃)、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适于南方锈病发生,多发生于南方和低海拔地区。玉米南方锈菌也是专性寄生菌,病原菌不能脱离寄主植物而长期存活。夏孢子可随气流远距离传播,进行异地菌源交流。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问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据陈翠霞等接菌鉴定,自交系齐319高抗,178中抗,107和1145中感,478、9801、丹340、黄早四、黄C、鲁原92等高度感病。郑单14、掖单13、掖单12等品种感病,苏玉9号、丹玉13、苏玉1号等品种发病较轻。
防治措施:
参考玉米普通锈病防治方法。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